春分・24節氣養生|肝火旺、血液循環易塞車,5大護肝補血食物推薦!
春分之後,氣候變得更加溫暖奔放、潮濕多雨!從中醫的觀點來說,也宣告著春天日益生發的陽氣逐漸超越陰氣;此時,人體受外在環境影響,卻特別容易陰陽失調、血液循環塞車。春分時節,該怎麼透過飲食做日常保養呢?
驚蟄・24節氣養生|春睏、流感來襲 ,吃這些提升免疫力!
驚蟄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,通常落在3/5-3/6,意思是春雷乍響,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驚醒後,離開蟄伏了一個冬季的土壤,也預告著春雨季節的到來。順應著大地更為升發的陽氣,此時該如何飲食、調養身心?本篇文章將建議幾種適合的飲食幫助提升免疫力、增強體質,在初春就為身體健康打下良好基礎!
雨水・24節氣養生|生活虛累累?趕走春天厭世感,從調養脾胃開始!
雨水,顧名思義,即「雨下不停」的意思。這個節氣的環境濕氣讓人鼻涕狂流,身體排濕也容易亮紅燈!?以中醫而言,身體裡的廢棄物是一種「濕邪」,如果環境濕氣重又喜歡吃油膩食物,導致脾胃功能弱化,無法順利代謝身體的濕氣,人就會「虛累累」。該如何保養脾胃、抗濕補氣,趕走春天厭世感?
立春・24節氣養生|拒絕春天睡不飽!吃這些食材祛濕補氣、調暢肝氣
春天氣候回暖,萬物萌生,應該是能夠舒服睡覺的季節,卻怎麼睡也睡不飽...甚至做事沒勁、狂打瞌睡?!其實,二月上班遲到不是你的錯,只要順應萬物陽氣生發的春季,做好祛濕益氣、護肝養陽的保健,趕在下個月前調好身體,必能帶著精緻妝容從容打卡!
大寒・24節氣養生|年末吃這些調整體質,不怕春天感冒來敲門!
大寒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節氣,處於「新年頭,舊年尾」,除了象徵一年的結束,也代表即將迎來春天。此時環境中的陽氣正蠢蠢欲動地要萌發,因此養生方式也會和初冬不同。飲食上,建議以平補為主、溫補為輔,可以開始選用一些甘味食物來調理脾胃,如:甘蔗、紅棗等。過年常有寒流,也要多多注意保暖喔!
小寒・24節氣養生|全年最冷節氣,養好腎不怕感冒來入侵!
一年最冷的節氣,是「小寒」不是「大寒」唷!這個時候,容易因為陰邪入侵,而造成感冒、手腳冰冷,因此顧好腎,養好身體的太陽,才能抵禦外面的寒冷。養腎,可以從食物方面著手,吃黑色食物可以入腎,生活方面也可以多曬曬太陽。另外,冬至後的三個九天,也可以詢問中醫師,是否能以三九貼,調理虛寒體質唷!
冬至・24節氣養生|把握冬至進補好時機,養出健康免疫力!
冬至大家最先想到的總是吃湯圓,然而冬至進補也非常重要,把握冬至後這段時間,好好調養身體,養出健康好體力,可以攝取黑色食物補腎。腎養好了,身體自然好,也不容易感冒。而傳統習俗的吃湯圓,也可以用天然的食材作為湯底,降低攝取的熱量。
大雪・24節氣養生|氣溫驟降吃這些補腎陽,跟手腳冰冷說掰掰!
大雪節氣,應該要趁此時養腎,可以選擇黑色食物補腎,幫助身體補充精氣,才不會怕冷。同時天氣變涼,也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適量吃一些辛香料,以及著重頭部、腹部、足部的保暖,能有助於緩解天冷帶來的不適。
小雪・24節氣養生|冬天吃鍋易上火?入冬溫補搭配清潤食物最健康!
小雪通常落在每年的11/22-23,此時東北季風增強,天氣轉涼,也是容易感冒的季節。小雪的養生原則,仍然是冬天最重要的養腎藏精、補充熱量,幫助身體抵禦環境中漸強的寒氣,但也要小心補過頭,反而上火傷身喔!如何透過飲食溫熱養陽,並兼顧溫而不散、熱而不燥呢?點開文章看看吧!
立冬・24節氣養生|立冬吃什麼補嘴空?5大必吃補腎食材推薦
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,也是台灣人冬令進補「補嘴空」的開始!此時的氣溫低了一些,環境中的陽氣逐漸收藏、陰氣更盛,人體的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,該吃什麼食物補身呢?本文將推薦給你5個養腎藏精、補陽補氣的食材,還有各種養生小撇步,快來看看吧!
霜降・24節氣養生|外寒內熱的時節,5種食物幫你潤燥活氣血!
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,通常落在每年陽曆的10/23-24,有天氣漸冷、露凝結為霜而降的意思。雖然台灣的平地區域在這個時節很少結霜,卻能明顯感受到氣溫降低,血液循環變差,手腳也開始冰冷了起來。此時也是芒花盛開的好時節,在冷冬正式來臨前,不妨跟家人好友來場賞芒花的輕旅行吧!
寒露・24節氣養生|氣溫明顯轉涼,5種食材維持健康好心情
「中秋過後夜夜涼。」時序進入寒露,氣候轉涼尤其有感!寒露是秋天倒數第二個節氣,比「白露」還要更冷,不只氣溫下降,早晚溫差也更大,記得出門要多帶件薄外套,以避免著涼喔!寒露時節有什麼養生重點?吃什麼食物防秋燥、維持健康?一起來看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