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節氣養生.小滿|多吃苦味食物、當季蔬果,幫助身體去濕降火氣
落在5月20-22日的小滿,隨著梅雨季節的鋒面來臨,台灣迎來又濕又熱的天氣。容易造成失眠、疲勞、皮膚問題等。需要隨陰陽調整睡眠,並且推薦在下午三點以前小歇一會兒,讓身體充電。在這邊推薦幾樣節氣料理,幫助大家因時制宜地飲食,讓身體更健康。
落在5月20-22日的小滿,隨著梅雨季節的鋒面來臨,台灣迎來又濕又熱的天氣。容易造成失眠、疲勞、皮膚問題等。需要隨陰陽調整睡眠,並且推薦在下午三點以前小歇一會兒,讓身體充電。在這邊推薦幾樣節氣料理,幫助大家因時制宜地飲食,讓身體更健康。
立夏,在陽曆的5月5日或6日來臨,也就是夏天「叮咚」來敲門的時候啦!夏日炎炎的季節,氣溫逐漸升高,午後雷陣雨也開始增多。此時飲食心火也開始旺盛了起來,應以「養心」為重點,以清淡、少油、少鹽的料理方式顧脾胃,照顧自己的健康。
俗話說:「雨生五穀」,穀雨期間雨量漸漸增多,正是適合穀類植物生長的節氣。此時環境的潮濕容易影響人體健康,應以「袪濕健脾」、「補血益氣」為原則飲食,避免水腫、精神沈重易倦、體內虛寒等問題。這篇文章推薦5種食材、1個簡單食譜,教你在穀雨時節輕鬆食養,提高體質迎接夏季!
清明時節乍暖還寒,梅雨也讓濕氣攀升。從中醫的觀點來說,正是風邪與濕邪容易侵擾人體的時候,容易產生風濕性關節炎、過敏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脾胃消化差、疲倦無力、水腫頭暈等症狀。該如何透過日常飲食保養呢?清明必學排濕食材、降低過節潤餅熱量的秘訣,攏佇遮!
春分之後,氣候變得更加溫暖奔放、潮濕多雨!從中醫的觀點來說,也宣告著春天日益生發的陽氣逐漸超越陰氣;此時,人體受外在環境影響,卻特別容易陰陽失調、血液循環塞車。春分時節,該怎麼透過飲食做日常保養呢?
驚蟄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,通常落在3/5-3/6,意思是春雷乍響,冬眠的昆蟲被春雷驚醒後,離開蟄伏了一個冬季的土壤,也預告著春雨季節的到來。順應著大地更為升發的陽氣,此時該如何飲食、調養身心?本篇文章將建議幾種適合的飲食幫助提升免疫力、增強體質,在初春就為身體健康打下良好基礎!
雨水,顧名思義,即「雨下不停」的意思。這個節氣的環境濕氣讓人鼻涕狂流,身體排濕也容易亮紅燈!?以中醫而言,身體裡的廢棄物是一種「濕邪」,如果環境濕氣重又喜歡吃油膩食物,導致脾胃功能弱化,無法順利代謝身體的濕氣,人就會「虛累累」。該如何保養脾胃、抗濕補氣,趕走春天厭世感?
春天氣候回暖,萬物萌生,應該是能夠舒服睡覺的季節,卻怎麼睡也睡不飽...甚至做事沒勁、狂打瞌睡?!其實,二月上班遲到不是你的錯,只要順應萬物陽氣生發的春季,做好祛濕益氣、護肝養陽的保健,趕在下個月前調好身體,必能帶著精緻妝容從容打卡!
大寒「藏精」,養冬迎春,大寒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節氣,與立春相交接,所以飲食上與小寒上也有不同,此時也是調養身體最重要的時節。我們要順應季節變化來滋補身體來達到養生。